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公益社区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开展“感控风迹•智扇生趣”科学实践活动

2025-7-23 11:59| 发布者: | 查看: 3260| 评论: 0

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 李敬平)为激发社区青少年对科技的好奇心与动手热情,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7月22日,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公益社区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开展“感控风迹 智扇生趣”为主题的人体感应风扇科学实践活动。活动通过破冰游戏拉近距离、课程讲解夯实基础、手工制作深化体验,让青少年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。

图片2_副本.png

活动伊始,真人版“扫雷”小游戏点燃全场热情,青少年们从最初的腼腆羞涩逐渐变得活跃,欢声笑语里,陌生感悄然消散,团队默契悄然滋生,为后续的协作环节打下轻松的氛围基础。破冰结束后,社工以“为什么风扇能‘看见’人?”为切入点,开启生动的科普课堂。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拆解,老师通俗讲解了人体感应风扇的核心原理:红外传感器如何“捕捉”人体信号,电路板如何将信号转化为指令,电机如何驱动扇叶转动……原本抽象的“感应”“电路”等概念,在生活化的举例中变得清晰易懂。青少年们不时举手提问,“传感器能感应到小动物吗?”“如果多人靠近,风扇会怎样?”互动问答间,科学探究的种子悄然萌发。

图片3_副本.png

随后最令人期待的手工环节中,孩子们分组领取材料包,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启“造扇”之旅。从辨认电阻、电容等元件,到组装扇叶、连接电机,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与细致。有小组因线路接反而焦急求助,在老师提示下重新检查;有小组大胆尝试调整传感器角度,希望让风扇感应范围更广。当第一台风扇成功转动——手一靠近,扇叶便轻快旋转;手一离开,扇叶随即停下时,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。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感应风扇“听话”地工作,成就感溢于言表。

图片4_副本.png

活动尾声,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,有的给风扇加装了手绘装饰,有的优化了扇叶角度让风力更柔和。这场“感控风迹 智扇生趣”的科技之旅,不仅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基础电路与感应原理,更在试错与创新中体会到科技的乐趣,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智能生活的大门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