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 尹华珍)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中,亲子互动时间碎片化、代际沟通表层化的问题日益凸显。为促进家庭正向互动,同时传承传统民俗文化,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金三角社区关工委“假日驿站”于7月28日开展“亲子‘筝’好玩”——创意风筝DIY工作坊,以风筝制作为载体,搭建亲子协作平台,让家长与孩子在共同创作中增进情感,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活动以“文化+互动”的形式展开,家长与孩子在社工和指导老师的的引导和培训下,从聆听风筝的历史故事,到动手制作专属风筝,全程沉浸式合作。在材料分发后,指导老师鼓励家庭成员自主分工——有的家庭由孩子主导创意设计,家长协助裁剪、固定骨架;有的家庭则共同讨论图案寓意,一起调色、绘制。一位爸爸笑着说:“平时工作忙,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东西,今天才发现他在配色方面这么有想法。” 在制作过程中,指导老师观察到亲子互动的微妙变化:起初,部分家长习惯性主导,孩子被动跟随;但随着活动推进,指导老师适时引导家长“退后一步”,让孩子掌握更多主动权。一位妈妈在老师的建议下,从“指挥者”转变为“支持者”,让孩子自己决定风筝的颜色搭配,并鼓励他解释设计理念。孩子兴奋地指着作品说:“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‘太空风筝’,她帮我粘骨架,我画了星星和火箭!” 除了动手制作,活动还融入了文化传承元素。社工通过讲述风筝的起源与发展,让亲子共同思考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。在绘制环节,指导老师指引家庭成员们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样式结合——有的孩子在沙燕风筝上添加卡通形象,有的家长则和孩子一起在蝴蝶风筝上写下家庭寄语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不仅让文化传承更具趣味性,也让亲子在创作中自然交流,分享彼此的想法。 活动最后,每个家庭展示了自己的风筝作品,并分享了制作过程中的感受。一位孩子说:“平时爸爸总看手机,今天他一直在帮我,我觉得特别开心。”而家长们也反馈,这样的活动让他们重新发现了孩子的创造力,也意识到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。社工借此引导家长思考:“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延续今天的互动模式?”并建议家长定期安排“无屏幕时间”,与孩子共同完成小手工或户外活动,让亲子互动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。 本次工作坊不仅让亲子在协作中提升了默契,也让传统文化以生动的方式融入家庭记忆。未来,金三角社区将继续推出系列亲子活动,以更多元的形式促进家庭互动,让社区成为亲子共同成长的温暖空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