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 张晶)8月25日上午,同盟村会议室墨香四溢,一场跨越年龄的暑期书法课堂在此开课。课堂以“墨韵传承·书写童趣”为主题,由同盟村携手同心圆社工共同策划。活动现场,7岁孩童与70岁长者同堂挥毫,在书法名师包昭煦的带领下,共赴一场汉字文化与艺术修养的奇妙之旅。
本次课程特邀新繁文旅宣传员、资深书法教师包昭煦担纲主讲。作为兼具文化底蕴与教学经验的“双料导师”,包老师以“见字如面”破题,从“楷如立、行如走、草如奔”的字体演变切入,以王羲之、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典故为引,将甲骨文的象形奥秘、金文的古朴韵味、楷书的端庄法度、行草的灵动飘逸娓娓道来。学员们时而凝神聆听,时而奋笔记录,沉浸在千年书道的浩瀚长河中。
课堂之上,年龄跨度达63岁的学员群体成为最大亮点。7岁的萌萌攥着毛笔,在宣纸上认真勾勒“心”字的最后一点;年近七十的王奶奶则屏息凝神,将“孝”字的楷书结构写得端方如印。包老师穿梭其间,时而俯身为孩童调整握笔姿势,时而与长者探讨运笔力度,更以“中”“国”二字的演变史为纽带,将汉字承载的家国情怀融入教学。小李妈妈感慨:“孩子和老人同写‘孝’字,这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文化传承课。”
课程突破传统书法教学框架,构建“文化溯源+技法实践+品格熏陶”三维模式。包老师不仅示范“永字八法”等核心技巧,更以“字如其人”为切入点,强调“练字即修心”的东方哲学。在最后的自由创作环节,学员们以“国”“孝”等主题挥毫泼墨,包老师逐一点评并赠送亲笔书写的励志墨宝。当7岁学员收到“自律”的扇面时,稚嫩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;长者们捧着“家和万事兴”的条幅,连声道谢:“这比任何礼物都珍贵!”
在此次活动中,同心圆社工团队全程护航,通过“破冰游戏”“文化问答”等环节打破年龄壁垒,营造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。社区负责人表示:“书法是连接代际的文化纽带,我们希望通过书法的学习,让青少年感受传统艺术魅力,同时为长者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