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中学校关工委开展“劳动砺心志•实践促成长”琉香农场劳动实践活动

2025-11-14 12:10| 发布者: 李敬平| 查看: 1969| 评论: 0 |原作者: 曾义翠

          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  李敬平)渐浓,稻穗飘香,正是亲近自然、感悟农耕的好时节。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马家中学积极响应政策号召,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1113日,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中学校关工委精心组织七、八年级学生走进琉香农场,开展了一场以“识农时、亲农事、悟农理”为主题的沉浸式劳动实践教育活动,让劳动教育在田野乡间绽放光彩。

稻穗飘香的秋日农场,是最生动的“劳动课堂”。同学们手握稻秆,在传统打谷桶前反复摔打脱粒,谷粒簌簌落入桶中的瞬间,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古诗意涵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,而是掌心的粗糙、额头的汗珠与满桶的金黄;脚踏龙骨水车时,齐心协力踩动木轮,看清水汩汩入田,古人“汲水灌溉”的生存智慧在脚下鲜活起来。

从锄头翻土的“一锄一土”,到微耕机轰鸣的“一推一犁”;从摇转风车体验“风选”的指尖智慧,到现代农业无人机喷洒的科技震撼……传统农具与现代农机的碰撞,让同学们读懂了农耕文明的古今对话,更明白了“科技赋能农业”的时代趋势。

菜田旁,同学们握锄耕地,泥土的腥气混着青草香扑面而来;禽畜栏前,投喂草料、观察习性,在与水牛、白鹅、山羊的亲密接触中,学会了“尊重生命、传递爱心”。90分钟的实践里,没有课本习题,只有农具的重量、耕作的疲惫与丰收的雀跃——这是课本无法替代的“成长养分”,更是劳动教育赋予青春的“硬核底色”。

这场实践,让马中学子们跳出了课本的“文字框”,触摸到了农耕的“温度感”。他们在“春种秋收”的规律中领悟自然哲思,在“躬耕劳作”的辛苦中厚植节约美德,更在“传统与现代”的农耕变迁中坚定了“科技兴农”的时代担当。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