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 李敬平)为丰富辖区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,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,引导青少年在劳动实践中践行 “知行合一” 理念,11月17日上午,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鸦雀口社区关工委精心策划并组织了“耕学知行‘薯’你最棒”主题农耕活动,辖区 35 余名青少年踊跃参与,在田间地头开启了一场别样的劳动成长之旅。 活动开始社工以 “红薯的‘一生’” 为主题展开科普讲解。社工结合生长周期图谱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青少年们介绍了红薯的原产地、适宜生长的土壤与气候条件、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,以及红薯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等营养价值。讲解过程中,青少年们积极举手提问,“红薯为什么长在地下呀?”“一棵苗能结多少个红薯呢?”社工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,让大家快速掌握了基础农业常识,为后续实践操作筑牢知识根基讲解判断红薯位置的小技巧。然后大家一起有序的到达了农耕基地,到达现场后社工再次示范并讲解挖红薯的重点:“顺着藤蔓根部轻轻拨开泥土,能更快找到红薯的‘藏身之处’。然后用铲子在距离藤蔓根部 10 厘米处插入泥土,缓慢松动周围土壤,避免直接铲断红薯,确保果实完整。” 随后,挖红薯体验正式开启。青少年们戴上手套,手持小锄头,迫不及待地投入 “寻宝” 行动。有的蹲在田垄边,按照志愿者教授的方法,小心翼翼地清理泥土;有的发现红薯露出一角后,兴奋地呼喊同伴一起帮忙;还有的遇到埋得较深的红薯,干脆放下铲子,用手轻轻扒开泥土,生怕破坏这份 “秋日惊喜”。“我挖到一个像小南瓜一样大的红薯!”“这里有一串,三个连在一起呢!” 田间不时传来青少年们的欢呼声,原本平整的土地上,一个个饱满的红薯被陆续挖出,装进竹篮里,很快便堆成了小山。过程中,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志愿者全程陪伴,及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,还会帮力气较小的孩子一起清理泥土,现场氛围热闹又温馨 此次挖红薯农耕体验活动,让青少年在亲手劳作中体验了收获的快乐,也深化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来之不易的认知。下一步,鸦雀口社区将继续以 “农耕文化” 为纽带,结合不同季节特点,开展更多接地气的劳动体验活动,让青少年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,培养劳动习惯、提升实践能力,真正实现 “在劳动中成长,在体验中收获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