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 李敬平)当劳动的汗水遇见科技的幼苗,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。11月19日,成都市新都区旃檀中学关工委组织9.1班的同学们在学校 “未来农场”的无土栽培基地里,开展了一场贯穿始终的深度劳动实践活动,给出了响亮的回答:劳动,是鲜活的课堂,是成长的淬炼,更是通往未来的桥梁。 劳动教育的第一步,是让知识“活”起来。七年级的生物课本中讲授了无土栽培。在这里,同学们将知识转换成劳动实践。从精心选苗开始,劳动便赋予了责任;将幼苗小心翼翼地植入无土栽培装置,劳动教会了细致。日复一日的护理工作,更是对耐心的考验:检查营养液循环、记录光照和通风时间。最关键的是,同学们拿起PH计,像真正的农业技师一样,调控着作物的“食谱”。这门“手艺”的获得,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劳动不仅仅是体力付出,更是手脑并用、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。 当芹菜出现黄叶、生长迟缓时,同学们经历的不是挫败,而是劳动带来的真实课题。在老师的引导下,他们查阅资料、集体会诊、调整方案,在解决真实问题中,培养了不畏难、不放弃的劳动精神和坚韧品格。劳动最美的价值,在于其创造性与社会性。当同学们亲手采摘下自己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的芹菜时,脸上洋溢的是无可替代的成就感。这沉甸甸的收获,是对辛勤劳动最直接、最甜蜜的回报。而活动的点睛之笔,在于同学们自发地将劳动成果打包成一份份“感恩的礼物”,送给了敬爱的老师们。这一举动,让劳动的价值得以升华:它不仅是个人技能的提升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爱的传递。同学们在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中,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,懂得了感恩的真谛,理解了劳动创造美好、服务他人的深层社会价值。 这方“未来农场”,是我校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。它证明最有效的教育在田间地头,在动手实践中。同学们在劳动中增长了智慧,在劳动中锤炼了意志,在劳动中学会了感恩。未来,我校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这片沃土,让热爱劳动、尊重劳动、善于劳动的种子,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