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西部传统文化网四川讯(特约通讯员 张晶)7月30日上午,瑞云社区会议室内热闹非凡,30余名瑞云社区儿童青少年齐聚一堂,参与由新都区新繁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主办、同心圆社工承办、瑞云社区关工委协办的“聚焦熊生态·科普进社区”公益教育活动。这场以熊生态科普为主题的活动,让参与者在趣味互动与知识探索中,感受自然生态的奥秘与动物保护的意义。 活动伊始,龙桥黑熊救护中心的专员为孩子们解码了黑熊的生命密码。她以“月熊的身份证”为引,生动展现了黑熊的独特魅力:在身份标识上,胸前的月牙形斑纹如同人类的指纹,独一无二;在生物特征方面,可开合的湿润鼻头赋予黑熊超强的嗅觉,毛发随季节变化而浓密,脚掌呈内八字全掌着地,奔跑时速可达50公里;通过“5W1H分析法”(何人、何事、何时、何地、为何、如何),专员详细解析了黑熊的饮食偏好、活动轨迹和社交互动;在生态角色上,作为杂食性动物,黑熊的食性反映了森林的健康状况,其活动模式为丰容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。专员还提到,饲养员汪露每日详细记录黑熊的进食、用药及群体互动情况,为评估动物福利和优化救护方案提供了核心数据。
在手工环节,创意工坊内的孩子们用轻粘土开展了“生态对话”,塑造出形态各异的“黑熊家族”:有的模仿奔跑的动态,有的还原月牙斑纹的细节,还有的通过色彩搭配展现森林栖息地。作品展示时,孩子们争相分享创作灵感,“我捏的熊在吃蜂蜜!”“这只小熊的脚掌特别大!”童趣的话语中,流露出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。
此次活动既是科普实践,也是生命教育启蒙,为儿童和青少年播下生态文明种子。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:科学观察是保护前提,人文关怀应融入日常,行动参与始于点滴。自然教育连接人与生态,这场跨越物种的对话,播下尊重生命、守护自然的种子。文化进村(社区)不止今日,生态共未来始于每份热忱,新繁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将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持续开展活动,传递生态保护理念。 |